1.svg 2.svg

CN
EN

搜索

两家知名机构对RedCap预测数据严重冲突,应该如何看待?

2024/10/25

浏览量:228

a1img19-1121.jpg

目前,5G RedCap已受到业界高度重视,成为基于5G原生技术物联网场景的重要支撑。由于很多产品从决策到市场接受需要数年时间,产业链相关厂商也非常关注RedCap未来发展走势和市场空间,用以做出正确决策。作为两家业界知名市场研究机构,给出10倍以上预期结果的差距,让从业者感到困惑,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机构的立场和对于5G RedCap发展的认知程度、对市场的乐观程度。预测未来一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,但企业的决策必须基于对未来一定预测的基础上做出,因此分析的逻辑性就显得非常重要。

两家机构对于RedCap不同预测的逻辑

Omdia认为到2030年5G RedCap(含eRedCap)的连接达到9.635亿个,其中亚太地区占据主导,超过7亿连接,中国市场增长是关键。Omdia预计RedCap在中国会经历类似于NB-IoT的历程,三家电信运营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
ABI Research估计到2027年,RedCap模组价格将减半,加上2026年eRedCap模组商用化的加持,RedCap连接数才会实现一定程度跃升,因而预计到2029年达到8000万的规模。ABI Research认为,eRedCap模组预计商用时会以比Cat 1高出25%的价格投向市场,这一溢价在可控范围内,因此相对RedCap模组目前300%的溢价来说更容易获得市场采用,更容易实现对Cat 1的替代迁移。


RedCap受到全球高度关注,但受关注并不一定代表短期内实现快速出货。从目前商用情况来看,中国市场是推动RedCap产业发展最强劲的力量,海外市场虽然也重视这一领域,但商用进程相对缓慢。

要达到2030年预期的10亿连接,在剩余5年的时间内,需要做出很多工作,但从目前的推进来看,达到10亿连接的基础还不稳定。

在网络基础设施支持方面,RedCap的一个必备条件是5G SA(独立组网)已部署就绪。然而,虽然第一张5G网络已发布超过5年,但目前全球运营商对于5G SA的部署还不尽如人意。根据GSA最新数据,截至今年6月份,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的143家运营商已经以试验、计划或实际部署的形式投资公共5G SA网络,占已知的投资于5G网络部署的617家运营商中的23.1%。其中,仅有60家运营商已经启动或部署了5G SA公共网络,占比不足10%。而这60家运营商中,还有部分运营商处于试商用状态。

就美国市场来看,大型运营商中目前仅有T-Mobile部署了5G SA网络,能够支持RedCap的商用。AT&T表达了明年发布首批RedCap设备的计划,只有启动了5G SA的部署,RedCap设备才能批量商用。

另一方面,理性看待中国市场的进展,支撑2030年10亿连接条件并不具备。

不过,从目前市场发展状况,以及过去一年多时间中主管部门针对蜂窝物联网尤其是RedCap发布的政策文件来看,支撑2030年全球连接10亿的条件还不具备。

去年10月,工信部发布了《关于推进5G轻量化(RedCap)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》,提出了到2025年实现5G RedCap连接实现千万级增长。从目前市场发展状况看,到2025年底大概率能够实现这一目标。然而,中国市场仅有千万级的连接,如何支撑起Omdia所预测的亚太区2.34亿的目标?

目前,RedCap模组和终端成本依然远高于已经非常成熟的LTE Cat 1,中国市场中4G退网政策还没有任何前期酝酿的声音,预计接下来5年中4G网络依然是无线通信尤其是物联网通信的主导。除中国市场外,海外没有能够对RedCap挑大梁的市场,远远不能支撑2030年10亿级的连接。

如何看待RedCap市场的发展节奏

一是对5G原生能力刚需的场景RedCap融合了很多5G新的能力,如网络切片、定位、低时延、大容量甚至uRLLC等能力,现实中也有一些场景对这些能力有显著需求,在这种情况下RedCap就具有了无可比拟的优势,这种5G原生能力优势就能转化为商用的优势。本次发布的文件中提出了“加快RedCap与网络切片、高精度定位、5G LAN(局域网)等5G增强功能结合,满足不同行业场景应用需求”,可以说是对推进5G原生能力场景的要求。

不论是当前的RedCap,还是未来的eRedCap,多个行业都有以上两类场景的需求,例如园区中有专门的定位需求,电力、工业专网中有传感器设备数据传输需求,这些需求使得RedCap可以在工业、能源、物流、汽车等行业落地。因此,要达到5个以上百万连接的RedCap应用领域的目标,可以从5G原生应用角度更多进行引导和挖掘。

回顾NB-IoT和Cat 1的发展历程,从标准冻结到能够达到支持数亿级连接,需要多方面条件具备和成熟。从目前来看,业界对RedCap的发展还需要谨慎看待,走出众说纷纭的不同预测迷雾,做出理性决策。

作者:赵小飞

更多关于5G RedCap模组产品及方案的需求,欢迎联系利尔达。

助力万物互联
稳稳支撑你的需求